新华网北京报道,记者陈听雨,6月22日讯: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演变,直播等新媒介正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深入直播及打赏如何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播,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于6月14日举办了一场名为“直播与传统文化传播”的研讨会。会上同时发布了《知识付费新形态——直播打赏与传统文化传播研究报告》。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徐粤春的眼中,直播这种新媒体形式,如同一座连接现代与传统的美桥。他强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直播及打赏等新媒体手段,将传统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融合,推动优秀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徐粤春指出,网络直播以其主题化、板块化、故事化的“微形式”,贴近现代年轻人的社交和生活方式,使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美学认知的源头。直播这一舞台,不仅让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到高质量的传统文化内容,而且通过打赏这种方式,为传统文化补充了“电子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直播中的新平衡。
从业者借助直播平台生产更多优质内容,广泛触及广大网民,而网民则以打赏这一新兴消费模式,为主播提供动力,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注入内生力量。正如抖音在2022年发布的戏曲直播数据所显示的那样:过去一年间,戏曲直播超过80万场,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5亿,73.6%的戏曲种类获得了打赏收入。这表明,许多戏曲演员在疫情期间正是通过直播平台保障了生计。
徐粤春充满期待,希望从事传统文化传播的从业者能够继续展示各类古老艺术的精髓,并利用直播及打赏等新媒体手段,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效果。让我们共同期待传统文化在新的媒介形式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这场研讨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视角,同时也展示了直播等新媒介在文化传承中的巨大潜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文化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实现创新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束,流产网(注:此处应为笔误,应为“流畅网”)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