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派记者李天舒报道)在世界心脏病联盟举办的第17届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发布的调研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数据显示,过去40年间,卒中的发生率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变化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其卒中发生率增长了一倍,而发达国家的卒中发生率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降低了42%。
据悉,在1970至1979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卒中发生率每10万人中有52例,而到了2000至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每10万人中有117例。与此发达国家的卒中发生率从每10万人中的163例降至每10万人中的94例。尽管发展中国家的卒中发生率上升,但早期卒中的患者死亡率却略高于发达国家,平均达到27%。
全球范围内,每年有高达1500万人遭受卒中的侵袭,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员,每年新发卒中人数约达130万。更令人担忧的是,75%的存活者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残疾。世界心脏病联盟的预测更加引人深思,他们指出,未来20年内,卒中在拉丁美洲、中东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死亡率将增加三倍。
对此现象,奥克兰理工大学卒中及应用神经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瓦列里(Valery Feigin)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发展中国家卒中发生率的增加,可能是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习惯改变所致。运动减少、肥胖增多、饮食不合理等心血管高危因素逐渐增多。在发达国家,通过积极的早期预防、有效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公民意识的提高,使得卒中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瓦列里强调,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来遏止发展中国家卒中发生率上升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第17届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于6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盛大召开。这是世界心脏病联盟在中国举办的盛会,该联盟拥有200多个会员组织,是该领域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本次大会的召开不仅展示了的研究进展,也为全球心脏病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