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的运营,如同一场迷雾笼罩的棋局,其复杂性与微妙性让众多人陷入困惑。关于亏损的问题,不论是还是医院自身,都难以精确把握其源头。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北京市财政局副巡视员师淑英。而各公立医院院长们,在尝试解读医院运营情况时,也如同在雾中看花,难以看相。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朝阳医院率先展开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试点工作。这项工作的核心在于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医院的运营成本。
那么,如何展开成本核算呢?
朝阳医院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将全院科室细化为268个核算单元。通过电脑里的成本核算系统,每个科室的收支数据一目了然。这不仅包括各科室年度的总成本,而且细化到每个病区的医疗器械、输氧成本,甚至水电等日常成本。
说起这一全新的成本核算系统,朝阳医院财务处的核算员史翠梅充满自豪。这一系统涵盖了6大类、25张报表,已经被作为模板在多家公立医院推广使用。
据史翠梅介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将全院科室分为四大类:直接医疗科室、医疗技术科室、医疗辅助科室和管理科室。为了更精确地了解和管理各科室情况,又将这四大类科室细分为268个最小核算单元。例如,消化科就被细分为消化科门诊、消化科病房、消化科窥镜室、消化胃肠动力室等多个末级科室。
与传统的核算方法相比,新型财政核算制度更全面、更系统。它采用了四级分摊的方法,不仅考虑到直接支出,还考虑到管理科室、医技和医辅科室的成本。例如,消化科需要承担放射科的分摊成本,如果开出更多的放射单,那么承担的成本就会更高。
通过这一全新的核算制度,和医院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每一个科室的运营情况,从而为财政全额补偿提供依据。这也能够防止医院通过不合理的方式增加收入,如过度开药等。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公立医院的运营更加透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