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电讯(记者周婷玉)——当乙肝患者终于迎来了核苷类似物药物这个希望的曙光时,却也遭遇了一个隐形的难题——耐药性问题。对此,北京地坛医院的主任医师谢尧,提醒广大初治患者,在药物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
谢尧医生强调:“对于那些初次接受乙肝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患者,我们推荐优先选择那些既能强效抑制病毒又能降低耐药发生率的‘双保险药物’。这是我们的初治策略,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免受耐药的困扰,实现病情的稳定控制。”
他指出,一旦遭遇耐药这个“暗礁”,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会导致抗病物失效,病毒反弹,还会让患者陷入不断换药、不断出现耐药的恶性循环。这不仅增加了治疗成本,还可能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今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的《慢性乙肝治疗指南》中,治疗目标的重点已经转变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谢尧医生表示,这一变化反映了医学界对于慢性乙肝治疗的新认识,更加重视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基于这一理念,新指南强烈推荐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作为慢性乙肝核苷类似物治疗的一线药物。
临床试验的数据令人鼓舞:对于初治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五年,高达94%的患者病毒载量可以降至不可测水平,而累计耐药率仅为1.2%。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疗效。
最近公布的《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进一步证实,那些病情得到长期控制、坚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指数明显高于乙肝人群的平均水平,而且绝大多数都没有发生过耐药问题。这再次证明了选择适当的治疗药物、坚持规范治疗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患者个人健康的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每一个乙肝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早日走出耐药的阴影,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