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报道,9月28日为世界狂犬病日。据海峡导报消息,近日记者在厦门市的几家大医院采访了解到,每天平均有约五名市民因被狗、猫等啮齿类动物咬伤前来就诊。据粗略估算,每天至少有二十五名市民遭受宠物咬伤的困扰。在这些被咬伤的患者中,超过八成的受害者是被自家的宠物狗所伤。
在这些宠物咬伤案例中,年轻人和儿童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外科的王德荫医生介绍,他们医院每年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数量约为一万支。按照每人必须注射五支疫苗来计算,这一数字反映了每天有相当数量的市民因被动物咬伤而接种疫苗。
那么,这些咬伤是如何发生的呢?采访中了解到,市民在与宠物狗互动时存在一些危险行为。在给狗狗喂食时,如果拿着食物在狗狗面前晃动,可能会激怒宠物狗,导致咬伤主人或者划伤主人的皮肤。在狗狗不愿意的时候强迫其洗澡也是常见的咬伤原因之一。而最危险的情况则是亲吻狗狗时,嘴唇不小心被狗狗的牙齿划破。因为人的头面部离中枢神经系统最近,如果被咬伤,狂犬病病毒更容易侵犯到中枢神经。
王德荫医生强调,虽然目前对于狂犬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这是可防可控的。市民如果被啮齿类宠物咬伤,应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以免错过预防的最佳时机。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因此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市民应该学会与宠物正确互动,避免危险行为,从而防止咬伤事件的发生。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也是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措施。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在与宠物互动时务必小心谨慎,确保自身安全。狂犬病是可防可控的,及时接种疫苗是保护自身健康的关键。希望通过增加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保障市民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