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动脉炎的病理变化揭示了动脉的硬化和弯曲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全动脉炎主要侵袭动脉的内膜和中层。这一区域出现内膜增生,伴随着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更为显著的是,这里出现了多核巨细胞,它们围绕着断裂的内弹性层,周围伴随着结缔组织增生。肌层发生变性,逐渐被胶原蛋白组织所取代。这些变化导致动脉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
在结节性多动脉炎中,全动脉炎是主要病理变化。动脉壁在增生和坏死的基础上,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缺血性梗死或微动脉瘤。这些微动脉瘤的破裂可能导致广泛出血。炎性细胞会浸润到血管周围。这种血管疾病影响的器官十分广泛,包括肾脏、心脏、肝脏、肠系膜动脉、肺和肌肉,甚至涉及脑动脉和周围神经。
除了上述病理变化,还有一些其他来源的栓子可能导致动脉栓塞。例如,医学操作中使用的动脉穿刺插管导管断裂形成的异物,或者内膜撕裂后引发的继发性血栓形成和脱落。其中,心源性栓子最为常见。这些栓子可能随着血液流动冲入大脑、内脏和肢体的动脉,通常停留在动脉分叉处。在下肢的周围动脉栓塞中,股总动脉、髂总动脉、腿筋动脉和腹部主动分叉处更为常见。如果栓塞严重缺血超过6-12小时,肌肉和神经功能可能会丧失,导致肢体坏死。
这些病理变化揭示了血管疾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对于医生和医学研究者来说,深入理解这些变化是找到有效治疗方法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