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由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暴发性肝衰竭占比高达85%至90%。这一状况在欧洲和美国(除了英国)也普遍存在。而在英国,药物中毒成为导致暴发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据了约一半的病例。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涉及急性重型肝炎的病例中,乙型肝炎占据了半数,丙型肝炎则占到了三分之一强。反观我国,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在暴发性肝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暴发性肝炎中的比例相对较高。我们不应忽视丙型肝炎导致的暴发性肝衰竭。
近年来,研究表明HBV感染可直接导致暴发性肝衰竭或无症状慢性携带状态。HBV感染组发生的突变与暴发性肝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一种常见的突变是发生在HBV-DNA前C区域的突变,这种突变会导致产生终止密码HBeAg的缺失。HBeAg的缺失可以改善宿主对感染肝细胞的免疫反应,进而引发暴发性肝衰竭。许多HBsAg阳性的血清学检查证实了这一点。在暴发性肝衰竭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同时存在HDV感染,表明病毒感染更容易引发暴发性肝损伤。这些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暴发性肝衰竭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对于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这些发现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员都在密切关注这一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也日益深入。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有效的防治手段出现,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