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逃逸是一种策略,被病原体和肿瘤细胞采用以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和攻击。它们会运用一系列机制来应对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以便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并繁殖。
这些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极其狡猾,它们会运用多种手段来欺骗人体的免疫系统。它们会通过基因突变改变自身表面抗原的结构,让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这种情况在病毒中尤为常见,比如流感病毒,其表面蛋白质不断变异,导致每年都需要研发新的疫苗来应对。
不仅如此,一些病原体还能抑制或逃避宿主的免疫响应。它们会分泌蛋白质来抑制补体系统,这是宿主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标记并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病原体还会寻找庇护所,隐藏在宿主细胞内,避开免疫系统的检测。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就能够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内,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还有一些病原体更狡猾,它们会干扰宿主的抗原呈递过程,使得宿主的T细胞无法有效识别和消灭感染细胞。例如,某些肿瘤细胞会通过降低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的表达,躲过T细胞介导的免疫监视。
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更容易发生免疫逃逸。一些常见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等,都可能发生免疫逃逸。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进行治疗,唤醒体内的免疫细胞,重新夺回控制权。
免疫逃逸是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为了生存和繁殖而施展的一种高明策略。它们通过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和攻击,实现了在宿主体内的持续存在和繁殖。这些不断进化的生物现象提醒我们,人类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斗争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