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寻鼠疫耶尔森菌的源头与特性
深入解析鼠疫耶尔森菌的源头和其生物学特性,我们了解到它是一种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的成员。这种双极着色,革兰阴性小杆菌,没有鞭毛和芽孢菌,但却拥有荚膜。它的生长需要兼性需氧环境,可以在血液琼脂或Maclonkey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典型的粗糙菌落。这种细菌具有多种抗原,包括与致病性和免疫原性密切相关的F、T、V三种抗原。在我国,鼠疫耶尔森菌可分为五个生态组(A-E)和十七个生态类型,充分展示了其复杂的生态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细菌虽然具有相当的抵抗力,特别是对热和干燥环境极为敏感,但它仍然可以被日晒、烧烤和常用的消毒剂所消灭。它还能在低温环境下生存,在脓液中能存活10至20天,甚至在蚤体能存活一个月。在尸体中,它也能存活数周至数月之久。
二、揭示鼠疫耶尔森菌的致病机制
当鼠疫耶尔森菌进入人体后,其致病过程便开始了。细菌能迅速繁殖并产生多糖荚膜,这一荚膜能够抵抗非致敏核细胞的吞噬和杀菌作用。除此之外,致病因素还包括内毒素和其他抗原。细菌首先会在局部淋巴结内或在跳蚤叮咬的皮肤局部繁殖,引发出血坏死性淋巴结炎。随后,细菌会引发败血症,并通过血液流动扩散至全身。而继发性肺炎则是由于败血症细菌累及肺部所致,通常发生在肺部的基底部,因为这里的血液供应良好。如果细菌通过呼吸道被吸入,还会引发原发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