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甲亢”:一种身体代谢旺盛的病症
什么是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因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甲状腺激素,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的病症。这一病症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症状,如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以及体重减少等。很多患者还会出现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特定的表现。
如何应对甲亢?
甲亢的治疗有三种主要方法:药物治疗、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多数孕妇、儿童以及甲状腺轻度肿大患者的首选。在此过程中,主要使用咪唑类和硫氧嘧啶类药物,如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治疗通常需要1至2年的时间,期间需要根据甲状腺功能状况调整药物剂量。药物治疗存在一些副作用,如粒细胞减少、药物过敏、肝功能受损等。在药物治疗初期,需要密切监控这些副作用,特别是在粒细胞缺乏的情况下,需要立即检查并采取措施。但药物治疗的一个缺点是停药后复发率高。
放射碘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是破坏性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甲亢的复发率。放射碘适合甲状腺中度肿大或甲亢复发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甲状腺对放射碘的摄取率来计算每个患者所需的放射剂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放射碘对孕妇和哺乳妇女是禁忌,且有可能引发甲减。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疑似恶性肿瘤或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的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调整甲状腺功能至正常范围,并做术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