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积,这一儿童脾胃之疾,常常因为喂养不当、内伤乳食、胃肠停滞以及受损而出现。其临床表现不容忽视,患儿可能不再喜欢乳食,腹部肿胀,打嗝频繁,大便带有酸臭或便秘等症状。这种病症也被称为“停滞”,与西医的消化不良有着相似之处。
这种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在夏秋两季,由于湿热天气的影响,发病率相对较高。儿童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在婴幼儿中尤为常见。它常常伴随着感冒、腹泻和营养不良等症状出现。对于那些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反复出现食积。
一些儿童长期食积,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脾胃功能将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身体逐渐瘦弱,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有“疳积皆因食积成”的说法。
关于食积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小儿杂病源论》中提到的“宿食不消”和“饱食过度”。而后,《活婴心书》和《婴儿百问》等医籍进一步描述了食积的症状和命名。
对于小儿食积的患者来说,因为脾胃虚寒,乳食无法消化,久而久之便形成食积。治疗时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分辨寒热,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法。保婴撮要中的食积寒热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治疗思路。在精心治疗的家长也需重视预防,合理喂养,避免孩子过度饮食,以减少食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