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的治疗,关键在于避免抗原的接触。工作环境、呼吸保护设备的使用,乃至空气温度与湿度的调节,都是确保不再接触抗原的有效手段。对于那些病情较重的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介入是不可或缺的。
在急性期的应对中,泼尼松(强松)的口服治疗显得尤为关键。多数专家建议的起始剂量为每日40-60mg,持续两周后逐渐减量,整个治疗过程可能需要4到6个月的时间。泼尼松(强松)的应用能够显著减少急性期的持续时间和死亡率,但对于预防慢性EAA的发生,其效果并不显著。小剂量的激素治疗虽然也可以尝试,但其效果因人而异,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调整。
而对于那些无法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患者,预后情况则较为复杂。如果能在永久性放射学或生理异常出现之前脱离过敏原,患者的预后通常良好。如果不能及时脱离过敏原,使用面罩等预防措施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但仍有10%至3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肺间质纤维化。农民肺发病后的5年死亡率更是高达20%。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小剂量接触过敏原的患者预后往往比短期间断接触的患者更差。
对于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的治疗和预防,我们不仅要依赖药物的治疗,更要重视环境的改善和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康复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