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风湿免疫科的胡兢晶副主任医师提醒家长们,当孩子出现发烧时,不必过于惊慌。虽然发热是儿童期常见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感染所引起的,一般几天就会自然好转或在抗生素的帮助下逐渐康复。有些孩子的情况却不同,他们即使使用了抗生素,高烧仍然持续不退,同时伴随皮疹、眼睛和嘴唇发红,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这时,家长们应该高度警惕,孩子可能患上了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自限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等诱因在遗传易感性背景下引发的免疫异常活化有关。该病症的发热是最常见,也是通常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常维持在39℃以上,持续时间可达5-14天或更长。随着病情的进展,孩子们还会出现红色皮疹、肛周发红、脱皮、手臂卡介苗接种处红斑等皮肤表现,以及双眼结膜充血、唇干、草莓舌、手指足趾末端硬肿等症状。
川崎病的治疗及时与否对于防止心血管并发症非常重要。虽然大多数患儿在发病一周内得到诊断和治疗可以痊愈不留后遗症,但治疗不及时会使心血管病变风险增加,尤其是易累及冠状动脉。据报告,约25%的未经治疗患儿会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可能成为成年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由于川崎病在早期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如发热、咳嗽、流涕、声嘶等,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家长在孩子发烧过程中除了积极对症处理外,还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烧、皮疹、双眼结膜充血、嘴唇充血并伴有皲裂、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草莓舌、手指足趾末端硬肿、颈部可触及多个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一旦确诊为川崎病,需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并密切监测孩子的冠脉变化。冠状动脉损害越重,预后越差,严重时甚至需要手术治疗。由于川崎病存在远期并发症风险,因此患病后的长期随访也非常重要。建议家长至少随访5年,部分情况甚至需要终身随访。(通讯员:刘蕾、林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