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这是一种在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其进程是渐进性的。当肝脏遭受一种或多种长期或反复的病因攻击时,会逐渐发生弥漫性损害。随着时间的推移,肝脏的结构将被破坏,肝细胞将坏死,形成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脏功能衰竭。近年来,肝硬化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其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
关于传染问题,肝炎引发的肝硬化具有传染性,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日常接触,如共事、餐饮、握手、交谈等,一般不会导致乙肝或丙肝的传染。输血、医疗器械污染等形式可能引发肝炎病毒感染。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家属应及时检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并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在综合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需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相对隔离,避免血液接触和污染。肝炎肝硬化患者不适宜从事餐饮、幼教等工作,家中的生活用具也应该定时消毒。
谈到肝硬化的成因,首先就是病毒性肝炎,这是导致肝硬化的最常见原因,其中乙肝和丙肝尤为常见。酒精中毒也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长期饮酒会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肝纤维化。血吸虫病、肝静脉回流受阻、胆道疾患、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也会引发肝硬化。还有一些不明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被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对于肝硬化患者在生活上的注意事项,他们需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蛋白食物,以免产氨过多。避免使用镇静安眠类药物,保持大便通畅,及时补充维生素和益生菌,稳定机体内环境。在食欲下降或呕吐、腹泻时,要及时补钾。除非有明显的贫血,否则一般避免服用含有铁制剂的营养品或矿物质,因为铁剂可能会加重肝脏硬化。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大量进食动物蛋白,其代谢产物可能抑制脑神经传导而诱发肝昏迷。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最好少量食用植物蛋白。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来管理和治疗。了解其原因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针对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治疗原则,有以下一些要点:
一、合理应用蛋白质。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因此需要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可以选择多种来源的蛋白质食物,如鸡、鱼、瘦肉、鸡蛋等,每天适量摄入。
二、适量供给脂肪。由于肝硬化时功能不全,胆汁分泌减少等原因,患者需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但为了满足身体能量需求,也不能完全限制脂肪。可根据身体情况调整脂肪的摄入量。如果胆汁性肝硬化可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膳食。
三、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对于人体合成肝糖原至关重要,有助于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建议每天摄入淀粉类食物约350克至450克。
四、限制水和钠的摄入。对于出现水肿或轻度腹水的患者,应给予低盐饮食;严重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并限制钠的摄入量。同时要注意进水量,每日应在合理范围内控制饮水量。
五、多摄入含锌和镁的食物。肝硬化患者普遍血锌水平较低,因此应适当食用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瘦猪肉、牛肉等。为了防止镁离子的缺乏,可以多食用绿叶蔬菜等富含镁的食物。
六、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保护肝细胞抵抗力并促进肝细胞再生,因此肝硬化患者应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如多吃新鲜水果等。对于食道静脉曲张的患者应注意水果的食用方式,避免刺破食道静脉。
七、饮食应以清淡细软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和粗糙食物,以防划伤食道静脉引发出血风险。此外要提出的是肝硬化诱因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营养障碍以及接触有毒物质或药物等也会导致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预防和治疗肝硬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合理饮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