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腹泻究竟是何物?
腹泻的定义需要综合考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看宝宝的大便次数是否增多;另一方面则要关注宝宝的大便性状是否发生变化。只有当宝宝的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且大便变得又多又稀,或者大便中混有大量的脓血时,我们才能判断宝宝出现了腹泻。
Q2:如何分辨新生儿的正常大便与腹泻?
新生儿的正常大便通常是不成形的,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可能是稀水便或者水便分离,这让家长们很难分辨。要辨别宝宝是否腹泻,还是要回到腹泻的定义上。如果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明显增加,并且大便的性状发生明显变化,或者大便中出现脓血,那么宝宝可能是腹泻了。
Q3:宝宝一天拉几次算是严重腹泻?什么情况下需要去看医生?
严重腹泻的判断并非基于宝宝每天拉几次,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宝宝是否发烧、精神状况如何、食欲是否正常、是否频繁呕吐、是否有脱水表现等。如果宝宝出现拉肚子,同时伴随高烧、精神不振、不吃东西、频繁呕吐甚至胆汁都被吐出、出现脱水症状,或者肚子疼得非常严重,这些情况都需要及时去看医生。
Q4:腹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腹泻的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腹泻包括轮状病毒肠炎、诺如病毒肠炎、痢疾等;非感染性腹泻的原因更多,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某些食物药物诱发的腹泻,以及遗传因素、外科因素等。
Q5:腹泻有季节性吗?
感染性腹泻确实存在一定的季节性,但并不意味着在这个季节之外就可以高枕无忧。比如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在每年的9-12月流行,特别是10月份是高峰期。在华南地区,高发时间段一般从10月、11月到次年的2月。这并不意味着除了这段时间外就不会有轮状病毒感染,只是发作相对较少而已。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腹泻的季节性也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Q6:腹泻与年龄有关吗?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数据显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腹泻。但就像呼吸道感染一样,年龄越小的宝宝抵抗力相对较弱,也就更容易出现腹泻。6个月以下的宝宝基本只吃母乳,因此吃到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的风险相对较小。而6个月后,宝宝开始吃辅食,从食物中获得细菌或病毒的风险增加;同时活动能力增强,容易抓摸导致交叉感染,因此6个月后的宝宝到幼儿阶段都比较容易出现腹泻。
Q7:母乳宝宝大便稀是乳糖不耐受吗?
母乳宝宝大便稀与母乳中乳糖含量高有关。由于小婴儿的乳糖酶分泌相对不足,无法完全分解母乳中的乳糖,残余的乳糖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气体,导致大便稀、带有泡沫。随着宝宝月龄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渐好转,所以不必担心。
Q8:打疫苗会引起腹泻吗?
有些宝宝在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可能会出现腹泻,但症状通常较轻,可以自愈,因此无需担心。
Q9:着凉会引起拉肚子吗?
对于成人肠易激患者来说,冷刺激可能会引起腹泻。但对于儿童来说,“着凉”和拉肚子并没有直接关系。
Q10:什么情况下的腹泻需要就医?
绝大多数的腹泻都可以先在家里观察。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持续高烧不退或反复高烧;大便中含有大量脓血或鲜血;6小时左右没有小便、哭时没有眼泪、皮肤干燥、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等;频繁呕吐、吐绿色胆汁或鲜血、持续哭闹不止等。
Q11:宝宝腹泻就医时需要带大便吗?
不一定需要带大便样本。如果要带,应该取未被污染、一小时以内的大便样本,大约蚕豆大小即可。对于小宝宝,可以在尿不湿上铺一块保鲜膜,取保鲜膜里的大便;对于大孩子,则取未被污染的部分,放在干净的容器里。
Q12:除了查大便,宝宝拉肚子还需要查什么?
这需要根据宝宝拉肚子的程度来决定。如果宝宝只是轻微拉肚子,精神状态良好,大便中没有明显脓血等异常症状,那么可以继续观察,不一定要查大便。如果宝宝腹泻严重,需要就医评估脱水程度,并查血清电解质以明确是否合并出现电解质紊乱。
Q13:宝宝老是腹泻,需要查肠道菌群检测吗?
肠道菌群检测是近年来被炒作起来的概念。每个家庭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不同,导致口腔菌群、皮肤菌群、肠道菌群都存在差异。目前对于什么是健康的肠道菌群尚无定论,因此一个没健康参照的检查做起来自然没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宝宝老是腹泻的情况,可以先通过其他方式观察和调理,不一定要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当宝宝遭遇腹泻,你是否知道如何应对?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腹泻背后的真相和应对方法。
腹泻时,宝宝不仅失去了水分,还失去了电解质。补液盐水应运而生。它含有特定的电解质比例,正是宝宝腹泻时的最佳饮品。市面上有三种国产口服补液盐,其中口服补液盐III更适合儿童使用。务必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冲调,一次性冲调一包,放入密封容器内保存,可保存24小时。在此期间,分次给宝宝服用。
面对宝宝不愿意喝补液盐水的情况,运动饮料并非良好的替代品。因为运动饮料中的葡萄糖可能加重肠道渗透压,使腹泻恶化。也不能在米汤里加盐给宝宝喝,因为高钠浓度的液体可能导致腹泻加重或高钠血症。
关于腹泻时是否需要补锌或益生菌,这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过程。虽然补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助于缩短病程,但也可能引起不适。益生菌在感染性腹泻早期可能有所帮助,但并非所有益生菌都有显著效果。至于止泻剂,现有的高质量指南并未证实其有效性。腹泻贴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所以并不推荐使用。在腹泻期间,宝宝需要避免高油高糖的食物,但不必过于严格忌口,以免引发饥饿性腹泻。
如何照顾腹泻的宝宝?首先鼓励宝宝少量多次饮食,保证液体和营养的摄入。注意臀部护理,预防红臀。家长在处理完宝宝的排泄物后应清洁双手,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宝宝的玩具可以通过晾晒擦洗来清洁,但全家消毒并无必要。如果宝宝在腹泻时出现惊厥,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需要排除电解质失衡、热性惊厥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原因。对于宝宝鼻梁有青筋的现象,与积食拉肚子无关,这主要是由于宝宝皮肤特点和静脉浅表所致。
面对宝宝腹泻,我们要科学对待、合理护理、谨慎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尽快康复,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