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的临期商品仓库“火了”!据四川观察报道:这些位于简约民房的临期食品,价格几乎都为正品货价的2—5折,而网友们也直呼“真香”:“真打胎网希望我家楼下也开一家这样的临期商品售卖店!”
临期食品还没有过保质期,确实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选择。当然,也有部分人会担心,临期食品会不会给身体造成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怎么样才能被定义为临期食品,它是否可以食用呢?
一、什么才是临期食品?
早在2012年我国工商总局就曾发布了明确针对临期食品的要求,北京市工商局也公布了食品保质期的临界,这种临期食品分为六个等级,不同食品所要求的临期标准都不相同。
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我们常见的罐头、糖果、饼干等食品;
标注保质期6个月到不足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比如经常囤货的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的;
而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这一类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等;
第四类,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这主要是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
而标注保质期更短一些的,在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像酸奶、点心等;
最后一类,标注更短保质期,比如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 1-4天,例如新鲜牛奶、现做现卖的主食、未灭菌的熟食、未灭菌盒装豆制品等等。
二、长期吃临期产品是否会有损健康?
安全与否,重点还是要看食品的品质有没有变化。
比如吃薯片,即便是刚出厂,仍然有不健康因素。但是吃一个临期番茄罐头,完全没有坏,没有漏气,微生物没有超标,吃了仍可以增加矿物质、番茄红素。
某些食物中的部分营养成分确实可能随着出厂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损失,放两年其含量会逐渐下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吃刚出厂的要比吃快过期的临期食物营养价值更高一点,但它的安全特性可能变化得并没有那么大。
而一些短保质期的食品,比如一些需冷藏的食物和一些豆制品,短保质期的食品临期安全的风险相对较大。
三、如何健康“薅羊毛”,正确选择临期食物?
1.谨慎选择
选择临期食物,首先要考虑食品安全问题。不同类型的食物,食品保质期限都不相同,其发生变质的速度也都不相同。
通常情况下,越是营养丰富、含水分越多的食物,越是容易发生变质、滋生各种微生物,所以对这类食物应谨慎购买。而对于水分含量较低、无菌处理等不适合微生物生存或生存速度较慢的食物,其安全性较高,可以购买。
2.理性消费
低廉的价格难免会让你心动,但是要知道临期食物已经到了即将过期的边缘,如果仅仅只是因为价格就大量囤积食物,在你还没有吃完时,其他食物就已经超过了保质期,造成浪费的情况出现。
//所以,在选择临期产品时一定要观察保质期,理性消费
3.注意储存
在你购买临期产品时,需要仔细观察商品要求的保存条件,看是否与你购买时的保存条件一致。同时,你还要细心观察食物是否出现了霉变、气味变化或颜色改变,如果食物已经出现了变质,即便它的价格再低廉,也不适合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