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是评估贫血及其严重程度的关键手段。通过检查,我们可以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揭示可能的贫血症状。通过红细胞参数如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我们可以对贫血进行分类,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网络编织红细胞计数可以间接反映红系增生和补偿状态。如果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的数量或形态发生变化,或者发现疟原虫和异常细胞,都能为我们诊断贫血提供宝贵信息。
检查则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细胞涂片和活检能够揭示细胞的增生程度、成分、比例和形态变化。这些检查对于诊断贫血、白血病、坏死、纤维化或大理石变化以及髓外肿瘤细胞浸润等疾病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取样的局限性,有时需要多部位取样以确保准确性。当检查结果与血常规发生冲突时,更应重视多部位检查的重要性。
进一步深入了解贫血的发病机制同样至关重要。例如,在缺铁性贫血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检查铁代谢和缺铁的原发性原因;对于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降低的情况,我们需要寻找导致这些造血原料缺乏的原发病因;对于失血性贫血,我们需要找到原发病进行治疗。在溶血性贫血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观察到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血钾增高以及间接胆红素增高等现象。为了更全面地诊断贫血,可能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红细胞膜、酶、珠蛋白、血红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或PNH克隆检查,染色体、抗原表达、细胞周期、造血细胞基因检查以及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因子或细胞自身抗体检查等。通过这些深入的检查,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贫血的原因,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