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母乳性黄疸该么防治

  • 生活常识
  • 2025-02-24 12:49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孕期的女性,应当充分准备迎接新生儿的到来,除了日常的孕期护理之外,她们还需要深入学习关于婴儿产后的护理和产后恢复的知识。她们必须了解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其中,新生儿黄疸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新生儿黄疸不仅有多种类型,而且在母乳性黄疸中尤为常见。关于母乳性黄疸的预防和治疗,我们需要深入探讨。

母乳性黄疸主要分为早发性黄疸和晚发性(真正的母乳性黄疸)两种类型。新生儿的黄疸症状会在出生后的第四天至第五天开始出现,然后逐渐加重。在这个过程中,未与胆红素结合的血液可能会达到10-30mg/dl的水平。胆红素水平会先持续上升2-3周,然后逐渐下降,大约3-12周会恢复正常水平。也有一些足月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三天内就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的症状,这种症状会在大约一周内自然消退。如果黄疸的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或者程度过重,那么就需要考虑是否为病理性黄疸了。近年来发现的一类介于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之间的情况,发生在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身上,持续时间比生理性黄疸长,程度也比生理性黄疸严重。

对于母乳性黄疸的成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一些文献认为可能与新生儿母亲的初乳中的某些成分有关,这些成分可能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得胆红素无法与之结合,从而增加了小肠对胆红素的回吸收,导致明显的黄疸症状。尽管母乳性黄疸的预后通常良好,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并且多数可自行恢复,但父母仍需关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预防母乳性黄疸,怀孕期间要绝对禁止服用含激素的滋补品等。在新生儿出生后也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选择,例如避免过多服用人参制剂等可能引起问题的食物。在治疗方面,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停止母乳喂养几天(一般为两到三天),然后用配方奶代替。在此期间如果发现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下降超过一半),那么在重新开始母乳喂养后胆红素水平可能会有所上升但不会达到之前的高水平。少量多次母乳喂养也有助于减少黄疸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C及B群来保肝护肝。对于维生素B12注射液的使用则需要更为专业的医疗指导。对于新生儿黄疸的问题家长不能掉以轻心。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做好预防工作并且了解相关知识以便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