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肢体瘫痪状况。它的发病不受年龄限制,尤其在20至40岁的男性中更为常见。在中国,其分布较为广泛,部分病例具有家族遗传背景,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发作前,患者常有暴饮暴食、酗酒、高糖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或者经历疲劳、剧烈活动和情绪紧张等状况。夜间睡眠或早晨醒来时,患者可能会发现四肢软瘫痪、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肌麻痹和呼吸困难。
患者的肢体瘫痪状况双侧对称,近端较为严重,主要影响下肢,有时颈部肌肉也会无力,抬头困难。肢体瘫痪的程度不同,从轻微到全瘫痪不等。肌肉无力通常在几小时内达到高峰。检查时会发现肌肉张力减弱或消失,肌腱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但并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脑神经支配的肌肉一般不受影响。
部分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少尿或尿潴留的状况。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低弱、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血压下降、严重心律失常、心跳骤停或呼吸肌麻痹导致死亡。
发作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多数患者在一周内能完全恢复。发作的频率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每天发作,而另一些人可能一生只发作一次。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的发作频率较高,病程较长,发作后的肢体力弱状况持续时间也较长。
发作时,患者的血清钾含量会减少,低于3.5mmol/L,尿钾排出也减少。心电图会显示低钾变化,如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降低等。
相比之下,高钾型周期性瘫痪较为少见。它也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主要发生在10岁之前的儿童,并且在白天更为常见。它通常由寒冷或口服钾引起。瘫痪主要集中在下肢近端,也可能影响上肢和躯干的呼吸肌。瘫痪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一般为1小时左右。部分患者会伴有肌肉强直,多累及面部和手部肌肉,在寒冷时症状会加剧。发作时血清钾升高,可达6至8mmol/L,心电图显示高钾变化,T波高耸,Q-T间期缩短。
正钾型周期性瘫痪更是罕见,同样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大多在10岁之前发病。其发作常伴随着盐嗜睡和口渴,在睡眠或早晨被发现身体虚弱。其症状类似于低钾型,但发作持续时间无法超过10天。减少盐摄入或钾的摄入可诱发此类型瘫痪,但血清钾含量在发作时保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