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句老话讲,“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有时候那些苦得让人难以承受的药物,特别是中药汤剂,真的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有些孩子会因为无法忍受这种苦涩而拒绝服药。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会在中药里添加糖分来减轻苦涩味道。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占文教授却指出这种做法并不妥当。
其实,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药物苦涩难以咽下的问题。避免让药物过多地接触舌根。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感知是有特殊分工的。研究表明,舌尖主要感受甜味,靠近舌尖的两侧感受咸味,舌后两侧则感知酸味,而舌根部才是感受苦味的区域。在服用有苦味的药物时,可以将药物放置在舌尖,然后迅速喝下温开水咽下,或使用汤匙将药物送至舌根然后顺势咽下。
苦味汤药的温度应该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大约在15摄氏度至37摄氏度之间。这是因为舌头的味感与温度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当药汤温度接近37摄氏度时,苦涩味道最为明显。如果药汤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苦涩的味道就会有所减弱。需要注意的是,高温的药汤容易烫伤口腔黏膜及食管,所以中药汤剂熬制好后最好先放置片刻,待温度适中时再服用。
服用苦味中药时应该迅速咽下。服药的速度与舌头感受到的苦味多少是有关系的。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到的苦味就越强烈。服药后应该立刻用凉水漱口,然后适量饮用温开水。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汤药实在太苦,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配伍甘草、大枣等中药进行味道调和,以降低药物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