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一种由病原微生物侵袭心内膜引发的炎症性疾病,悄悄地在我们的心脏中作祟。它尤其喜欢攻击心脏的瓣膜,那些细微的室间隔缺损、腱索和心壁内膜也未能幸免。面对这种疾病,及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一旦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手术治疗应被积极考虑,这可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那么,心膜炎的症状表现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目录导航:
心膜炎的症状表现
如何警惕心膜炎的发生
发热:可能是心膜炎的警报
心膜炎的手术治疗方法
心膜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心膜炎的症状表现:
心膜炎,这个悄然袭来的疾病,其症状表现千差万别。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身体虚弱等典型症状,病情可能迅速恶化。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则更为隐匿,患者可能仅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寒战、肌痛或关节痛、乏力等。除此之外,心脏可能表现出新的杂音、原有的杂音加重或瓣膜破坏,甚至可能出现胸痛。栓塞和血管现象也是心膜炎的表现之一,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脑梗死、局灶性脑炎、脑出血等症状。
如何警惕心膜炎的发生:
心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对于有心瓣膜病、心血管畸形及人造瓣膜的患者,应增强体质,注意卫生,及时清除感染病灶。在进行牙科、上呼吸道、低位胃肠道、胆囊、泌尿生殖道等手术或机械操作时,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具体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术后使用青霉素等药物。
发热:可能是心膜炎的警报: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细菌、真菌引起,这些微生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内膜,导致心内膜感染,形成心脏瓣膜赘生物并损害瓣膜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功能衰竭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合并肾功能不全或肾衰,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于发热的患者,不要忽略心内膜感染的可能性。确诊心内膜感染需要进行心脏听诊、彩超检查、血培养等检查。
心膜炎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是治疗心膜炎的重要手段。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瓣膜穿孔或赘生物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等情况时,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前需充分准备,如同其他心脏手术。术中需进行细菌和赘生物的组织培养,以便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手术方法: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旨在彻底清除所有感染或坏死组织,包括清除赘生物及其相邻组织,并切开脓肿。手术的另一个关键目标在于修复或替换受损的瓣膜,以恢复其正常功能,同时矫正心脏的其他病变或感染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的核心是彻底切除所有感染组织并妥善修复心内病变。手术方法主要包括两大类:病灶清除后瓣膜成形和病灶清除后瓣膜替换术。医生会根据患者不同瓣膜及受损瓣膜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心内膜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对于心内膜炎患者,饮食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摄入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和黄豆。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呼吸道和内脏器官的抗感染能力,防止病毒和细菌附着在呼吸道上。黄豆中的大豆蛋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极高,与乳蛋白一样,可以构成人体内的抗体。
为了防止感染发热,可以食用绿豆、油菜、香椿、芋艿、地耳、苦瓜、百合、鲤鱼、马兰头、泥鳅等食物。多食用山楂等有助于消化、保护心血管、降低血脂血压、抗菌、减肥、抗肿瘤、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对心内膜炎患者尤为有益。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手术治疗,心内膜炎患者可以更好地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