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我们的血液之泵,为身体输送源源不断的营养与氧气。关于这颗至关重要的器官的构造,人们的了解却仍显肤浅。特别是心脏的瓣膜系统,更是知之甚少。那么,心脏究竟有几个瓣膜?又该如何了解它们呢?让我们一同探索。
目录概览:
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原因
心脏瓣膜病的检查手段
心脏瓣膜的详细介绍
心脏瓣膜的常见病变
心脏瓣膜修复手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一、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原因
心脏瓣膜病可能源于风湿性病变、退行性病变、缺血性病变、细菌感染、先天性缺陷,甚至外伤。当你进行一般体力活动时感到气促、胸闷或心悸,可能就是心脏瓣膜病的信号。应前往心脏专科进行检查。通过听诊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医生可以确诊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手段。
二、心脏瓣膜病的检查手段
要确诊心脏瓣膜病,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X片能够准确显示左心房肥大,食管造影可清晰看到心房扩大的痕迹。心电图检查对于诊断冠心病心绞痛有重要价值。当心绞症状出现时,心电图会显示暂时的T波倒置或ST段压低;症状消失后,心电图恢复正常。长期的心电图异常多数与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关,也可见于正常人。
三、心脏瓣膜的详细介绍
心脏瓣膜分为房室瓣和半月瓣。房室瓣包括二尖瓣(位于左心室和左心房之间)和三尖瓣(位于右心室和右心房之间)。半月瓣则包括肺动脉瓣(位于右心室出口)和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出口)。这些瓣膜如同船帆一般,正常情况下鼓胀得恰到好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二尖瓣脱垂,瓣膜可能过大或形态松垮,导致血液渗漏,引发心悸等症状。最常受累的瓣膜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
四、心脏瓣膜的常见病变
心脏瓣膜病变包括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以及三尖瓣损坏等。对于不同的病变类型,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轻度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可以尝试实施直视成形手术;但对于严重病变,则需要实施瓣膜替换手术。对于三尖瓣损坏,通常只在病变严重时才考虑进行瓣膜替换手术。即使是新生儿,在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心脏瓣膜修复手术。
了解心脏的构造及其瓣膜的运作原理是保护心脏健康的关键。只有充分理解并关注我们的心脏,才能确保它为我们的身体持续输送生命的源泉——血液与氧气。新生儿心脏瓣膜修复:从诊断到手术的新视角
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是心脏瓣膜病中的常见病症。青少年时期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可在直视切开手术下进行治疗。而中老年时期的主动脉瓣狭窄,大多基于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的基础上钙化所致,需实施主动脉瓣替换手术。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情况,其成因可能包括瓣环扩大、瓣叶撕裂穿孔等。通常,瓣膜替换手术是首选,但轻度脱垂的主动脉瓣也有可能做成形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新生儿,如果诊断出患有心脏瓣膜病,也应尽早治疗。这些患儿可能会出现气急、喂养困难、发育迟滞、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双腿浮肿、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
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瓣膜成形修复技术,发展迅猛。年龄不再是手术治疗瓣膜病的禁忌。相反,早期手术干预往往能增加瓣膜修复的可能性,并减轻对心脏功能的损害。如今,我们已能对出生后仅几个月甚至几天的婴儿进行心脏瓣膜修复手术。这不仅体现了医学的飞速发展,更是对每一个生命尊重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