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鹅口疮有哪些治疗方法

  • 生活常识
  • 2025-01-11 13:24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鹅口疮,又被称为雪口病或白念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发的儿童常见口腔疾病。这种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婴幼儿尤为多见。其背后的罪魁祸首是白色念珠菌。这种真菌有时也会在口腔中自然存在,但在婴儿营养不良或体质较弱时便会引发疾病。那么,面对鹅口疮,我们有哪些治疗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

目录:

1. 鹅口疮的治疗方法

2. 导致小儿鹅口疮的原因

3. 鹅口疮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4. 鹅口疮的生活偏方

5. 鹅口疮的护理

一、鹅口疮的治疗方法:

当孩子遭遇鹅口疮的困扰时,口腔内会出现一些白色的斑块,有时更会伴随疼痛。除了必要的治疗措施,预防工作同样重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使用1%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清洁口腔。

2. 制霉菌素是鹅口疮的特效药,将其与甘油或水混合制成糊状,外涂,每日数次。

3. 使用冰硼散或珠黄散涂口腔。

4. 孩子的食具必须单独消毒,清洗后再煮沸消毒。

5. 切忌用粗布强行揩擦或挑刺口腔粘膜,以免加重感染。对于新生儿,更要特别小心,以免引发败血症。

二、什么原因导致小儿鹅口疮?

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球菌引起,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偶尔也会出现在体弱的成年人身上。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人的口腔中也存在,但并不致病。那么,为什么婴儿会感染呢?

1. 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2.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3. 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4. 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让霉菌乘虚而入。

5. 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面对小儿鹅口疮,家长除了配合医生治疗,还需要做好家庭护理:加强防寒保暖、陪伴孩子、观察病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变换体位等。

三、鹅口疮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面对鹅口疮,饮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患者应该保证B族维生素的摄入,同时注意补充卵磷脂。在食物选择上,肉类、蛋类、奶类、蔬菜、水果等都是良好的来源。如猪肉、猪肝、蛋黄、鸡肉、鸭肉、牡蛎等富含维生素B2,能促进溃疡愈合;芹菜、豆荚、莴笋等蔬菜富含粗纤维,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红果、草莓、柿子、橙子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也宜常食用。

鹅口疮的生活调养与偏方

当你的口腔遭遇鹅口疮的困扰时,生活的小偏方或许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漱口法

1. 姜水漱口:口腔溃疡?试试用温热的姜水漱口,每天2-3次,可能只需6-9次,溃疡面就会收敛。

2. 浓茶漱口:茶中的多种维生素有助于防治各种炎症,用浓茶漱口,对口腔溃疡的康复有辅助治疗作用。

维生素的小妙招

3. 维生素E:用针刺破维生素E胶丸,将药液挤出涂于溃疡处,保留1分钟,饭后及睡前使用,每日4次,通常3天即可见效。

4. 维生素B2:将维生素B2研成粉末,与香油调和,涂于溃疡表面,每日4-6次。止痛效果好,连用2-3天,溃疡即可愈合。

5. 维生素C片:将维生素C药片压成面,或直接使用粉末敷于患处,溃疡大者应先清除渗出物再敷药。每日用药2-3次,小溃疡用药1-2次即可痊愈。

鹅口疮的日常护理

除了上述小偏方,鹅口疮的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

1. 保持口腔清洁:喂乳前后要用温水清洗乳头,喂乳后再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用银花甘草液擦洗口腔,每日3-4次。局部溃破可外涂适量冰硼散或龙胆紫。

2. 密切观察症状:注意病儿口腔黏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以及吮乳情况。若出现烦躁、口臭、流涎、便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发热者要物理降温,喂服淡盐水或温开水。

3. 饮食与生活建议:乳母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一次喂乳不宜过饱,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小儿的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

通过这些生活调养与偏方,相信你的鹅口疮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如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不见好转,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