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是心脏疾病中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状况。其成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疲劳过度,也可能是惊吓等。当急性心衰发作时,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症状让人备受煎熬,因此急救措施的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急性心衰的急救措施和相关知识。
目录:
一、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急性心力衰竭可能发生在心脏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如外科手术后或产后并发的急性肺栓塞。其基本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主动脉瓣膜病变和左房室瓣狭窄等也可能导致急性心力衰竭。
二、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措施
患者需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轻静脉回流。高流量氧气吸入,酒精或有机硅消泡剂可加入湿化瓶中。注射3-5mg,仍是治疗急性肺水肿的有效措施。呋塞米(速尿)20-40mg静注也是主要治疗方法。可以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毛花苷丙静脉注射适用于特定情况。氨茶碱有助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同时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四肢轮流结扎可降低前负荷。
三、急性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方法
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与体征,如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强迫坐位等。与心性哮喘的鉴别主要在于病史和体征,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等也需要进行鉴别。还需要对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进行鉴别诊断。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瘀血和肺水肿,而右心衰竭则表现为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
四、急性心力衰竭可能并发的疾病
急性心力衰竭可能并发多种疾病,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了解这些可能的并发症有助于更好地护理患者。
五、如何护理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护理至关重要。需要密切监测病情,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环境舒适。要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调整。还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左心衰竭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标志性症状,由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引发。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甚至在熟睡中憋醒,伴随窒息感和频繁的咳嗽,严重呼吸困难。除此之外,左心衰竭还常见咳嗽和咯血。患者可能感到疲乏无力、失眠和心悸。
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的早期症状常表现为上腹部胀满,伴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的明显体征之一。心衰性水肿多先出现于下肢,呈凹陷性,严重者涉及全身。下肢水肿通常在傍晚加重,经一夜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右心衰竭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紫绀,以及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心脏体征主要表现为原有心脏病症状的加剧。
全心衰竭
全心衰竭的症状可能同时包含左心和右心衰竭的表现,也可能以其中一方的症状为主。
急性心力衰竭可能并发的疾病
急性心力衰竭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这些包括:支气管炎、静脉血栓形成和肝硬化。还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血栓形成和栓塞、心原性肝硬化以及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和失盐性低钠综合征)。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预防血栓形成,如有栓子脱落引起的肢体动脉栓塞,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护理至关重要。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都应接受医院治疗,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服药、休息和定期复查。特别是对于肺心病和风心病患者,预防感染和避免感冒是重点。对于肺原性心脏病患者,拍背排痰有助于改善状况。服用洋地黄等强心药物时,应注意药物反应,如出现药物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利尿药和氯化钾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和恶心反应。可以通过服用软化、扩张血管的药物来减少和避免心绞痛的发生。
根据医生的建议,日常食盐的摄入量需要受到限制。如果您出现严重水肿,应适当减少饮水量,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减轻心脏的负担。每餐不宜过量,保持适度的饮食量,让身体保持轻松的状态。记住,关注饮食细节是保持健康的重要一环,请遵循上述建议,让身体得到合理的营养与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