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逝,老年人的身体逐渐走向衰老,新陈代谢减缓,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退化。骨质疏松成为了老年人的常见问题。面对骨质疏松这一健康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目录:
一、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解析
二、防治骨质疏松的五大妙招
三、骨质疏松治疗中的误区解析
四、骨质疏松成因简析
五、饮食结构调整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一、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解析:
骨质疏松,这一病症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其明显的危害包括发病率高、经济负担大、疼痛、身材变矮以及骨折等。在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老年人是主要受害者。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能导致骨折,如咳嗽等。骨质疏松还可能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二、防治骨质疏松的五大妙招:
1. 适当补充钙剂:晚餐后是最好的补钙时间,成人每日补钙量约为800毫克。
2. 户外运动:不仅能通过全身运动促进骨密度增强,还能通过阳光照射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每日晒太阳20分钟左右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3. 中医艾灸:相关穴位如中脘、脾俞等,通过艾灸可防治肝气不足、肝肾阴虚、肾阳虚等问题,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4. 平衡饮食:多吃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蛋类、菠菜等,同时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抽烟、大量喝酒等。
5. 适当用补肾益气的中药进行调理:尤其对于绝经期的女性,可选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以缓解骨代谢紊乱,促进骨密度增加。
三、骨质疏松治疗中的误区解析:
在治疗骨质疏松的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有不辨病因一律补钙。骨质疏松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如老年性骨质疏松不能依靠单纯补钙来治疗。对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补充钙剂则非常有效。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需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能完全治愈骨质疏松的手段,我们能做的就是预防和减缓。
盲目补钙的误区
许多老年人深信,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头变得脆弱,因此需要大量补钙来防治骨质疏松。这一观念其实存在误区。
人生的骨量巅峰一般在30至35岁左右达到,无论男女皆是如此。此后,骨量逐渐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其骨量丢失速率在绝经后的1至10年内会明显加快。要想在老年时拥有强健的骨骼,必须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
有些老人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这也是一种误解。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每天需要摄入的钙量已经确定为800毫克。过量补钙并不能使骨骼变得更加强壮,反而可能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并发症,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骨质疏松:成因复杂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病理生理过程。骨组织本身的因素如骨量减少、骨修复不足、骨组织结构紊乱、骨骼强度下降,特别是骨代谢机制异常等都会引发骨质疏松。生物力学方面的变化、慢性劳损、创伤以及生活习惯和品质等也是其成因。诸如吸烟、过量饮酒、脑力劳动、钙摄取不足、维生素D缺乏、月经失调和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都被认为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指南
骨质疏松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营养,多摄取含钙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牛奶(或奶制品)、蛋类、豆类、鱼类、瘦肉、绿叶蔬菜等都是上佳选择。特别是虾皮,每100克就含有1克的钙,常食对骨骼健康大有裨益。
控制饮食结构也是关键。避免摄入过多的酸性物质,以免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是碱性食物,而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则是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该遵循1:4的比例。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缓解和防治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饮食中的蛋白质是组成骨基质的原料,可增加钙的吸收和储存,对防止和延缓骨质疏松有利。如奶中的乳白蛋白、骨头里的骨白蛋白等,都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维生素C对胶原合成有利,因此老年人应有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