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感染,主要源自Coxsackie B病毒或其他病毒。由于回肠及结直肠淋巴结众多,淋巴引流丰富,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及其毒素会随血液循环到达该区域淋巴结,从而引发肠系膜或腹膜后淋巴结炎。那么,这个病需要注意什么呢?对人体又有哪些危害呢?让我们一起探讨。
目录:
一、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严重性及其治疗方法
二、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
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
四、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五、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护理措施
一、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严重性及其治疗方法:
肠系膜淋巴结炎若病史典型,腹部压痛广泛且无明显腹肌紧张,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通过静脉滴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剂来缓解症状。需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如病情难以与阑尾炎等疾病相鉴别,或病情加重,仍建议进行剖腹探查并切除阑尾。平时应注意预防感冒发热和注意饮食规律。可以尝试一些食疗方法,如蒲公英粥和鱼腥草粥,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二、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典型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的咽痛、倦怠不适,随后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约20%的患儿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发生在右下腹,但疼痛性质不固定。体检时,最敏感的触痛部位可能每次不同,一般靠近中线或偏高。病情严重时,可在右下腹部触摸到具有压痛的小结节样肿物。
三、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微生物和生理因素相关。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葡球菌属、溶血性链球菌、红球菌等。这些微生物可能通过血行感染淋巴组织丰富的回盲部淋巴结。肠内容物在回肠远端的停留时间较长,使得毒素及细菌产物易在该处被吸收,引发淋巴结的急性炎症反应。年龄较小的儿童在临床上可能出现与阑尾炎相似的症状,但病情较轻,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链球菌的血行感染、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这些背后隐藏的健康隐患,可能是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幕后黑手。在回肠末端的深处,淋巴结正经历着充血与肿大的痛苦。腹腔内悄然出现的炎性渗液,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身体的抗议。
在显微镜下,淋巴窦的扩张、中性粒细胞的活跃吞噬,甚至白细胞因过度劳累而发生的变性崩溃,这一切都在默默上演。与此淋巴结内的血管也在扩张充血,生发中心异常增生。这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背后,是身体正与病魔斗争的战场。
尽管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它却主要困扰着我们的儿童和青少年。它是少儿急性腹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时常让人措手不及。但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忧,这种情况的腹痛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和生长发育。
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孩子来说,饮食调整尤为重要。尽量避免油炸、碳酸饮料以及生冷食品,多食用萝卜、山药、芋头等易消化、调理脾胃的食物。如果孩子腹痛持续不断,甚至影响生长发育,那么一定要寻求中医的调理帮助。
在治疗方面,若病情较为典型且无其他并发症,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通过静脉滴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剂来缓解症状。当病情复杂难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探查并考虑阑尾切除。治疗方法通常采用保守疗法,包括使用氨苄青霉素和甲硝唑等药物。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还可以适当使用地塞米松以缓解症状。经过2至3天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发热和腹痛症状会明显缓解,经过一周的抗感染治疗多可痊愈出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让孩子远离病痛的困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