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小学生多动症怎么办呢?

  • 生活常识
  • 2024-12-29 11:55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多动症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他们常常坐不住,容易烦躁。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所以在幼儿园时期,我们往往难以察觉到孩子的多动症状况。当孩子们进入小学,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环境时,多动症的孩子就会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可能无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讲,容易分心,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较低。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目录:

一、多动症的饮食疗法

二、小学生多动症怎么办?

三、多动症的发病原因

四、多动症的辅助检查

五、如何判断小孩是否得了多动症?

一、多动症的饮食疗法:

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家长需要注意他们的饮食。应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等;也要避免过多摄入含甲基水杨酸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饮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调味品,如胡椒之类。应该多让孩子食用富含锌和铁的食物,如蛋类、肝脏、豆类、花生等。因为这些微量元素与孩子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缺铁或锌可能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影响情绪,加重多动症状。

二、小学生多动症怎么办?

多动症的孩子在课堂上常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可能会不自觉地玩文具、向同学扔东西,甚至离开座位。老师多次教育无效,这不仅影响孩子自己的学习,还可能影响其他同学。这些孩子做事常常缺乏耐心,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家长在陪伴孩子时,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找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如画画等,鼓励他们在其中学会静心。家长可以设定限时写作业的时间,比如5分钟内完成一定作业量,完成后及时给予奖励。坚持这样的训练,孩子写作业的速度会有显著提升。记住,陪伴是多动症孩子最需要的,家长一定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及时鼓励。

三、多动症的发病原因:

多动症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有关。如果孩子的父母或亲属在儿童时期也曾患过多动症,那么孩子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脑器质性因素也可能导致多动症的发生。虽然最初认为本症与脑损伤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表明,脑损伤并不是惟一或主要的致病因素。

探寻多动症的深层因素

在探寻多动症的病因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线索。根据Wender(1978)的研究,病因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儿茶酚胺活性降低有关。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他们发现患者存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HT代谢异常。Coleman(1971)甚至发现,多动症儿童的血小板内5-HT浓度降低的比例高达88%。波波特等(1970)观察到多动症儿童的活动过度程度与尿中排出的NE含量成反比。一些学者还提出,中枢神经系统内DA的产生或应用受阻可能是多动症的潜在原因。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不足,特别是突触间隙中的NE和DA的有效浓度降低,可能干扰了神经突触向大脑皮质传导信息的过程,导致患儿失去对自身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产生一系列多动和注意障碍的临床症状。

与此多动症也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和社会教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家庭气氛紧张、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等不幸事件,或学校功课负担过重、父母和教师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都可能促使具有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病或使多动症症状加重。北京安定医院(1983)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多动症儿童的家庭在教育方式、父母关系、父母性格等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多动症,医生们采用了一系列辅助检查方法。其中包括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如自控能力差、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等症状。还会进行点指试验和翻手试验,以评估患儿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指鼻试验也是其中的一项,通过观察患儿在指鼻过程中的协调性和速度来做出判断。

那么,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呢?主要通过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是ADHD的核心症状,具有诊断价值。注意缺陷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则表现为不安宁、小动作多,不能安着。行为冲动则表现为做事冲动,不顾及后果。学习困难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也是多动症的表现。

了解这些症状后,家长和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多动症的病因和症状,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他们的潜力。品行障碍与多动症的交织

当我们谈及多动症,除了其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等症状外,品行障碍也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惊人的30%~58%。

什么是品行障碍呢?简单来说,它表现为一系列攻击性和反社会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对同学的辱骂、打伤、破坏物品,甚至虐待动物和性攻击等极端行为。品行障碍还涵盖了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出现,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安。

让我们深入了解这其中的六个表现行为。虽然其中有关于手部灵活性和语言发育的部分与多动症的表现不完全相关,但剩下的三个核心症状已经足够判断孩子是否可能患有多动症。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任何异常都应及时带孩子进行检查。多动症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持续观察和了解孩子的状况。

我们呼吁家长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面前避免争吵和冲突,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对孩子的病情产生不利影响。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引导,所以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困难的时期。毕竟,家长的关心和引导是多动症孩子走向康复的重要力量。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