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的升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发的。心脏泵血能力的增强,如心脏收缩力的增加,会导致每秒钟泵出的血液增加。另一方面,大动脉的弹性降低,变得僵硬,无法有效扩张以容纳心脏泵出的血液,使得每次心搏时的血流通过的空间变得狭窄,从而引发压力升高。这种现象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中尤为常见,因为动脉壁增厚和僵硬导致血压升高。那么,我们该如何控制血压呢?下面为您详细解析。
目录:
一、高血压患者如何控制血压
二、如何有效控制血压
三、控制血压的饮食原则
四、血压控制不良的常见原因
五、如何准确测量血压
一、高血压患者如何控制血压:
1. 定期测量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血压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在家测量血压,以便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升高。
2. 保持心情开朗: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学会包容、理解和开解,养成乐观的性格,这对身体健康和血压控制都极为有利。
3. 坚持用药:控制血压需要坚持服药,因为高血压是慢性疾病,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切勿擅自停药或减药,以免造成血压不稳定,危及生命安全。
4. 低脂低盐饮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遵循低脂低盐原则,以降低心脏负担,有利于血压控制。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保证健康的同时控制血压。
5. 预防为主:年轻人应戒酒,注意体重,采取合理的锻炼方式,加强体育锻炼。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若血压仍然偏高,则应立即就医。
二、如何有效控制血压:
1. 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在血压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心态能给我们斗争的信心和生活的舒心。
2.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根据血压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等。
3. 科学的饮食习惯:提倡素食为主,多吃粗粮、杂粮、新鲜蔬菜,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4. 必要的药物治疗和自然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同时融入大自然,感受轻松无压力的环境,对我们的治疗十分有益。
三、控制血压的饮食原则:
1. 控制热能和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要控制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食用油的选择关乎我们的健康。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抑制血栓形成,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卒中。相较之下,动物性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较多,容易升高胆固醇,增加血栓风险。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优先选择植物油,并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食物等富含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的食物。
我们也要关注维生素C的摄入。研究发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的人,血压水平越低。维生素C能够保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害。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对我们的健康大有裨益。
保证充足的钙摄入也是关键。研究报告显示,每日摄入适量的钙,可防止血压升高。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明,摄入钙量较低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钙的充足摄入可能是醋蛋疗法降低血压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血压控制不良的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些人见到医生就会紧张,血压随之升高,这种高血压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对于这种情况,通过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是关键。以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值为准,更能反映真实的血压状况。
高血压除了与遗传有关,还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精神紧张、食盐过多、缺乏运动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限酒等,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饮食方面要严格控制食盐摄入,减少肉食,多吃蔬菜水果。运动方面可选择有氧代谢运动,如快步走、慢跑等。
药物使用不当也是血压控制不良的原因之一。包括药物用量不足、单一药物疗效不佳、不了解药物代谢的半衰期、服药依从性差等。对此,应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若效果不理想,可考虑联合用药。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和选择长效制剂。
肾损害和继发性高血压也会对血压控制造成影响。对此,应调整改善肾功能,选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过期、变质及假冒伪劣药品可能导致药物治疗无效。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正规医院就医,避免听信广告宣传是关键。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持之以恒,只有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如何准确测量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居家自我监测血压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因为在医院,由于紧张、劳累、焦虑等因素,测量的血压往往偏高。但要想在家准确测量血压,你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测量时间:建议早晚各测一次。早晨在服药前进行测量,晚上则在睡前测量,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日常的血压波动。
体位与放松:测量时,尽量让自己放松。深呼吸,将背部靠在椅背上,避免交叉腿或跷二郎腿。放松的状态有助于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手臂选择:首次测量时,建议测量左手和右手的血压。如果两者差值在5-10mmHg之间,属于正常范围内。选择一个你觉得测量方便的手臂,并固定使用这个手臂进行后续的测量。
多次测量求平均:每次测量的血压值都会有所不同,其中第一次往往偏高。建议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1分钟左右,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得出的血压值更为准确。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推荐使用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自测。上臂式肱动脉血压计是更理想的选择。尽量避免使用腕式血压计,因为它可能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的血压情况。
记录方法:建议使用笔记本或专门的APP软件记录每天测量的血压值。这样,在复诊时你可以向医生展示你的血压记录,有助于医生了解你的血压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这些简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你可以在家中准确测量自己的血压,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