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常识 >

蝶形红斑能否治愈

  • 生活常识
  • 2024-12-24 16:00
  • 来源:www.dataiw.cn
  • 生活常识

红斑狼疮隐袭发生,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涉及众多系统和脏器。作为面部常见的症状之一,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表现。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了多种自身抗体,影响了皮肤、浆膜、关节等多个部位。究竟蝶形红斑是如何产生的呢?它能否治愈?又该如何预防与鉴别?下面,让我们逐一探讨这些问题。

目录:

一、蝶形红斑的成因

二、蝶形红斑能否治愈

三、蝶形红斑的预防与保健

四、蝶形红斑需与哪些疾病区分

五、诊断蝶形红斑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一、蝶形红斑的成因

蝶形红斑的产生,与多种皮肤病有关。盘状红斑狼疮是其中一种,其特点为单侧或双侧面部出现红斑,局部发红、凸起,中央可能出现萎缩。丹毒、多形性日光疹等也可能引发蝶形红斑。玫瑰疹、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伴有蝶形红斑的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中,约有40%会出现蝶形红斑,通常是急性发病期的典型表现。

二、蝶形红斑能否治愈

对于蝶形红斑的治疗,主要侧重于缓解症状和阻抑病理过程。由于每个病人的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治療。一般包括休息、精神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疟药、糖皮质激素等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剂量必须根据病情具体情况而定,并加强综合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补钙等。患者需经常与医生联系,按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

三、蝶形红斑的预防与保健

在稳定期和缓解期,预防蝶形红斑的发作至关重要。药物预防方面,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因此采用中药预防感染、增强体质和免疫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气虚或阴虚体质者,分别采用益气药和养阴药,如黄芪、白术等,能预防感冒和感染。在生活预防方面,需要注意阳光、疲劳、精神刺激等都可能诱发和加重病情,因此需按时休息、注意保暖等。

四、蝶形红斑需与哪些疾病区分

蝶形红斑需要与盘状红斑狼疮等疾病进行区分。盘状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主要侵犯皮肤,其特征是有界限清楚的红色斑块等。对于鉴别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五、诊断蝶形红斑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对于蝶形红斑的诊断,除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确诊。这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一般检查,以及免疫学检查等特异性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狼疮肾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如间断发热和蝶形红斑等。而结节性红斑则是一种涉及真皮血管和脂膜组织的炎性疾病,常见于小腿胫前部皮肤,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类性结节。多形红斑则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粘膜损害,皮疹呈多形性,典型损害为靶形或虹膜状损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细菌、病毒、酶菌、原虫,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妥类、水杨酸盐类及生物制品,甚至与寒冷有关。

对于蝶形红斑的诊断,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是美国风湿学会提出的分类标准,而国内多中心也采用此标准,其特异性为96.4%,敏感性为93.1%。我国则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专题学术会议制定了诊断(草案)标准。

标准1包括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狼疮、日光过敏、关节炎、胸膜炎、心包炎、癫痫或精神症状、口、鼻腔溃疡、尿蛋白0.5g/日以上或有细胞管型、抗DNA抗体、抗Sm抗体、LE细胞、梅毒生物学试验假阳性、抗核抗体阳性等11项,其中4项或以上阳性者确诊为SLE。

标准2则更注重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蝶形或盘形红斑、无畸形的关节炎或关节痛、脱发、雷诺氏现象和/或血管炎、口腔粘膜溃疡、浆膜炎、光过敏、神经精神症状,以及血沉增块、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溶血性贫血、蛋白尿、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阳性等。凡符合以上临床和实验室检查6项者可确诊。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肝损害时,要鉴别引起肝损害的原因,排除病毒性肝炎、过量饮酒、应用肝毒性药物、胆道疾病等。充血性心力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也可引起肝功能异常。

在临床检查中,病人常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血沉异常增快。肾损害者可有程度不等的尿检查异常,如蛋白尿、血尿。血浆蛋白测定可见球蛋白增高,特别是肾变性肾炎时,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胆固醇增高,严重肾损害者血中尿素氮和肌酐升高。

狼疮肾炎、结节性红斑和多形红斑等疾病在临床表现和诊断上都有其特定的标准和特点,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则更为复杂,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在探寻红斑狼疮的深层次诊断方法时,我们不得不关注一系列免疫学检查的重要性。当尿液中反复出现红细胞、白细胞,且排除了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后,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也应被纳入考虑范围。

免疫学检查揭示了红斑狼疮的一个重要特征:血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在病情活动时,抗核抗体(ANA)的阳性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尽管有时更换检查方法可能会呈现阳性,但当抗核抗体阴性时,我们不能轻易排除红斑狼疮的可能性,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研判。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阳性率大约在40-75%之间。这一抗体的存在与病情活动和肾脏损害密切相关,随着病情的好转,其效价会有所下降。抗Sm抗体,因其高特异性,被称为该病的“特异性抗体”。对于诊断不典型、轻型或早期的红斑狼疮病例,若抗Sm抗体呈阳性,结合其他表现,有助于确诊。

狼疮细胞是患者血中白细胞破坏后释放的核物质,在补体的参与下,形成大块包涵体,为中性粒细胞所吞噬。其阳性率约为60%。在病情活动的案例中,血清补体C4、C3、CH50水平会明显降低,尤其是当合并狼疮肾炎时更为明显。

除了上述自身抗体,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中还可以检测到多种其他自身抗体。免疫病理学检查通过肾穿刺活体组织切片,揭示了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IgM伴随补体在SLE肾炎肾脏中的沉积。这些沉积物沿肾小球基膜呈颗粒状,反映了疾病的特定病理过程。

在补体和蛋白质测定方面,补体C3和CH50(总补体)的测定对于判断SLE活动、狼疮性肾炎以及溶血性贫血等急性症状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则主要关注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水平,由于SLE免疫功能异常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增高。

北京中科同济医学研究院红斑狼疮研究防治中心应用新科研成果在治疗红斑狼疮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红斑狼疮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类风湿因子、梅毒血清反应、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检测,也在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冷球蛋白的测出,更是代表了血中的免疫复合物,含有IgG和补体C1、C3及IgM和/或IgA。这些综合检查手段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红斑狼疮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吃药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