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一种常见疾病及其影响
一、目录
尿路感染患者的饮食宜忌
尿路感染与低烧的关系
生活中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哪些人群易患泌尿感染
尿路感染的诊断与鉴别
二、正文
尿路感染,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话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尿路感染。
(一)尿路感染患者的饮食宜忌
对于尿路感染患者来说,饮食的选择至关重要。患者应该多喝水,勤排尿,这是最为实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大量尿液的冲洗作用,可以清除部分细菌。注意阴部的清洁卫生,避免尿道口的细菌进入尿路,重新引起感染。那么,哪些食物是尿路感染的禁忌呢?主要包括胀气之物如牛奶、豆浆等;发物如猪头肉、鸡肉等;助长湿热之品如酒类、甜品和高脂肪食物;辛辣刺激之物以及酸性食物等。在选择食物时,尿路感染患者应当注意避免这些食物。高糖食物也应该避免摄入过多。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有助于改善病情。那么尿路感染会不会引起低烧呢?答案是肯定的。
(二)尿路感染到底会不会引起低烧?
尿路感染会引起低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患有急性尿道炎的患者,他们很容易出现发烧症状。急性尿道炎的典型表现为尿道外口红肿,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在排尿过程中会有尿道烧灼感和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现患有尿路感染,应及时就医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此外还要知道,女性尿道炎患者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转为慢性从而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发生所以必须引起重视!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尿路感染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三)生活中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想要预防尿路感染首先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同时不要喝咖啡以及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这些刺激性饮品会刺激膀胱增加尿意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很重要!当然还要多喝水保证小便通畅这样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避免毒素伤害身体健康!除了以上提到的预防方法之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比如注意个人卫生的清洁保持性生活卫生等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那么哪些人群最容易患上泌尿感染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四)5类人群最易患上泌尿感染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哪五类人群最容易患上泌尿感染吧!主要包括老年人、女性、性生活活跃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等。这些人群由于各种原因更容易患上泌尿感染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那么如何诊断尿路感染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除了排出体内的“毒素”,尿液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冲刷泌尿道。这一动作对于预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尿液的旅程从输尿管开始,经过膀胱,最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我们尿道口周围,常年有细菌静静寄居。有些细菌可能会悄悄进入膀胱,一旦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感染。幸运的是,大多数人不会遭受尿路感染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规律的排尿习惯让细菌无法在泌尿道里安家落户。
说到卫生习惯,成年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令人惊讶,高达男性的8-10倍。半数女性在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尿路感染。这背后的原因与女性的生理结构息息相关。女性的尿道口位于会阴部附近,尿道括约肌作用较弱,尿道又短又宽,只有3-5厘米长,这使得细菌更容易沿着尿道口上行到达膀胱,引发炎症。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勤洗内衣,保持清洁。
(2)如厕后,用卫生纸擦拭时,要从前往后擦。
(3)性生活后要及时清洗,防止细菌滋生。
久坐不动也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久坐会使外阴局部长时间处于潮湿闷热的状态,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久坐办公室的女性朋友们要注意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最好选择全棉内裤。避免穿着紧身或化纤材质的内裤,这些材质透气性差,容易导致局部温度升高,细菌繁生。还要避免长时间坐在能发热的地方,如单车、摩托车座等。
某些特定人群更容易患上泌尿感染,包括婴孩儿童、糖尿病患者、不洁性生活人群、妊娠期女性和老年人。这些人群由于各种原因,更容易受到尿路感染的影响。对于这些人群来说,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
在诊断尿路感染时,临床医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格检查等多方面因素。尿路感染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简单的尿痛-尿频综合征到严重的肾盂肾炎都有可能。在诊断时不仅要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和选择抗生素治疗,还要明确感染的解剖部位,以及是否存在尿道结构或功能异常。
通过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可以获得有益的信息。虽然临床症状与尿路感染的不同部位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但详尽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尿路感染至关重要。对一位出现急性UTI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查,首要任务是确定是否存在全身性脓毒血症的迹象,如寒战、高热、呼吸急促等紧急症状。这类患者需立即住院治疗。若患者状况稳定,没有急性脓毒血症,医生将深入探究患者是否有UTI病史、肾脏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是否存在肾结石、神经性疾病或先前泌尿生殖道手术等情况,因为这些因素常常导致UTI的发生并影响治疗效果。
对于复发性UTI患者,性生活史和治疗反应尤为关键。特别是女性患者,如果UTI的复发与有关,每次后的抗生素治疗可能有效。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尿道综合征,对抗衣原体治疗可能暂时有效,但可能再次感染,双方需同时治疗才能根治。判断女性UTI是复发还是重新感染,可参照前次治疗结束与下次感染之间的时间间隔,复发通常发生在4-7天内。
对于男性患者,如果存在持续的前列腺感染病灶,即使在常规治疗后,感染也可能很快复发。医生还会检查是否存在前列腺梗阻影响尿流,如尿流细、尿不尽感等。
在检查可疑慢性肾盂肾炎和反流性肾病患者时,医生会询问患者在儿童和妊娠期间的UTI病史以及肾脏功能异常表现。
诊断UTI不能仅依赖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细菌培养是必要的。例如,真性细菌尿的确定需要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导尿细菌定量培养或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的结果。即使对于有明显尿频、排尿不适的妇女,如果尿中白细胞增多或中段尿含菌数超过一定阈值,也可诊断为UTI。在等待培养结果时,也可以先拟诊为UTI。误诊情况也存在,如当急性尿感以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突出而尿路症状不明显时,易与发热性疾病混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尿感局部症状、进行尿沉渣和细菌学检查,可以鉴别。还需考虑腹部器官炎症、尿道综合征、肾结核等情况。尿道综合征在没有细菌尿的情况下,仅有尿频、排尿不适的症状。对于这部分患者,需要逐一排除各种可能性后,才能确诊为非微生物引起的尿道综合征。同时也不能忽视心理因素在此类疾病中的角色。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识别并非难事,如出现水肿并伴随大量蛋白尿,便可以初步鉴别。若尿蛋白量超过3克每天,则更倾向于肾小球病变。与隐匿性肾炎的区分则需更多依据,后者尿液中红细胞较多,而肾盂肾炎则以白细胞为主。通过尿培养、长期观察患者是否有低热、尿频等症状也能提供鉴别线索。对于晚期肾小球肾炎继发泌尿道感染的情况,鉴别较为困难,需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临床特点深入分析。
前列腺炎主要影响50岁以上男性,特别是在有前列腺增生、肥大、放置导尿管或接受膀胱镜检等情况下更易患病。其症状常表现为尿频、尿痛,尿液检查可见脓细胞,易与急性膀胱炎混淆。但急性前列腺炎还伴有畏寒、发热、血白细胞总数升高等症状,同时会有腰骶部和会阴部疼痛。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则较为隐匿,需通过前列腺按摩获取前列腺液进行检查,可见白细胞数量增多。前列腺B超也有助于鉴别诊断。
小管间质性肾炎种类繁多,如反应性、变应性、药物相关等,均可引起脓尿,但这些属于无菌性脓尿,细菌培养呈阴性。近年来,由血行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有增多趋势,我科每年都能诊治多例由相关性系统感染所引起的此类疾病。
高钙尿症则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但通常没有脓尿,细菌培养也呈阴性。尿中的钙与肌酐比值及24小时尿钙检测能够确诊。
对于血尿,各种原因导致的大量血尿虽会引起尿频、尿急、尿痛,但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显著少于红细胞。通过进一步检查,可以发现导致血尿的原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