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一种由细菌(少数为真菌、原虫或病毒)侵袭引发的疾病。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其中上尿路感染特指肾盂肾炎,而下尿路感染则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肾盂肾炎还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且此病在女性中较为常见。
深入探究其根源,超过95%的尿路感染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大肠埃希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约占门诊病人的90%和住院病人的50%。这种细菌存在多种血清分型,其中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杆菌属于同一种菌型。这种情况在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中尤为常见。除此之外,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等其他细菌也会在特定情况下出现,如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或有并发症的尿感。至于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则更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特定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病人以及肾移植后的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更多见于皮肤创伤、引发的菌血症和败血症。虽然病毒、支原体感染较为少见,但近年来其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对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情况,更容易出现多种细菌感染。
那么,如何诊断尿路感染呢?需要的检查包括:
1. 肋腰点压痛和肾区敲击痛检查。
2. 尿常规检查,如尿中白细胞增多和脓尿。
3. 通过尿沉渣涂片染色找到细菌。
4. 尿细菌培养以确认细菌存在。
5. 尿菌落计数,一般达到10的5次方/ml可确诊,对于有尿频等症状的患者,即使只有10的2次方/ml也有诊断意义。球菌计数在10的3次方到10的4次方/ml之间也有诊断价值。
6. 一小时尿沉渣计数白细胞超过20万个。
7.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上升,中性粒细胞核向左移动。
8. 血沉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