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用药,绝非简单的按年龄转化剂量那么简单。儿童用药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由于儿童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时间短,肝肾功能尚未成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转移、解毒和排泄都有独特的特点。
让我们关注新生儿用药的特点。新生儿的皮肤非常薄弱,局部用药时药物容易被大量吸收,因此需要特别警惕中毒的风险。口服药物后,由于胃肠道吸收差异较大,如氯霉素吸收缓慢,磺胺药则可全部吸收。由于血液循环的特点,皮下和肌肉注射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而静脉注射则是最快、最可靠的方式。有些药物如磺胺类,可能加重新生儿黄疸,甚至侵入脑组织,导致核黄疸,因此这类药物在新生儿中应禁用。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部分药物可能引起严重反应,如氯霉素可能引发灰婴儿综合征,甚至导致死亡。在使用药物时,新生儿的剂量应尽可能少,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
接下来是婴幼儿期的用药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吞咽能力较差,口服药物时需要特别小心,避免药物误入气管。对于婴儿腹泻,不应过早使用止泻剂,以免肠道毒素被吸收而加重病情。同样,便秘时应优先考虑改善饮食,适当添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某些药物如、等容易引发中毒,抑制呼吸,应尽量避免使用。
我们谈谈儿童用药的特点。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某些药物如镇静药、阿托品、磺胺类药物、激素等,儿童对其耐受性较大。但酸碱药物容易引发酸碱血症,利尿剂可能导致低钾、低钠等问题。大量或多种抗生素,特别是口服广谱抗生素,容易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四环素可能影响牙釉质发育,导致牙龈发黄,7岁以下的儿童应避免使用。
在给孩子使用药物时,家长必须熟悉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孩子用药的安全。也有一些药物是新生儿绝对禁用的,如氯丙嗪、磺胺类、亚硝酸类、奎宁和伯氨喹啉等,家庭在使用时应特别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