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苦夏?
烈日炎炎,热浪滚滚,让人心生厌烦。夏季的酷暑,常常使人感到心烦气躁,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也受到影响。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可能会遇到食物摄入量减少、身体疲劳、精神萎靡、体重减轻的情况。中医称之为“暑伤气”,民间则称之为“苦夏”。虽然苦夏并非疾病,但如果症状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缓解苦夏症状。
苦夏的常见类型包括:
1. 气阴两亏的夏天。此时人们可能会出现神疲倦怠、嗜睡、头晕、出汗、心烦、口渴、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时,需清暑益气养阴,常用清暑益气汤加五味子、白芍等。
2. 夏季湿困。这类人群同样会感到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还可能出现上腹部闷胀、口淡恶心、大便稀等症状。治疗时需以祛湿为主,可用藿朴夏苓汤分散。一般情况下,夏季过后,病情可自行改善。
为何会苦夏?
夏季炎热,有些人为了缓解暑热,会选择食用冷饮。这种做法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能力降低。原本胃肠道正常分泌消化液,但高温会使消化液蒸发,导致胃肠道消化能力下降。这时食用冷饮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引发胃痉挛,甚至可能导致停工。物极必反,本想缓解症状,却可能适得其反。
苦夏的中医治疗:
心理调节:盛夏时节,“情绪中暑”的比例较高。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超过80%时,“情绪中暑”的情况会更为严重。预防苦夏,心理调节很重要。要学会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进行情绪转移,多读快乐的书来消除苦闷。
睡眠补充:夏季昼长夜短,睡眠易受影响。要尽可能保持人体生物钟节律,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午睡可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需注意,不要坐在或伏案上睡觉,避免感冒。
饮食调整:夏季应多吃具有清热解毒、除烦解渴、利尿助消化的食品。如西瓜、海带、丝瓜、苦瓜等都是夏季保健佳品。黄瓜、草莓、大豆、绿豆等也具有消暑功能。
苦夏虽然让人不适,但只要做好心理调节、睡眠补充和饮食调整,就能有效缓解苦夏症状,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