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关于公众用药安全的重大提示——“2020年公众十大用药提示”。这些提示旨在引导公众关注用药安全,避免走入用药误区,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接下来让我们逐一解析这些提示内容:
一、药品存储需谨慎。许多药品无需冰箱保存,室温条件下即可保持稳定。对于需要冷藏的药品如胰岛素等,必须确保在正确的温度下保存,否则药效将受影响。特别提醒,胰岛素绝对不能冷冻。
二、预防流感需科学手段,流感疫苗是有效预防流感的方式。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养老机构人员以及老人儿童等应优先接种。对疫苗成分过敏者请勿接种。
三、感冒用药需谨慎。选择感冒药时,要查看药物成分,避免药物叠加使用导致毒副作用。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在使用含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时需特别注意,避免产生困倦感。
四、哺乳期用药需特别关注。某些药物会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哺乳期妈妈在用药时需暂停哺乳或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安全的药物。
五、儿童咳嗽时,家长不要慌张。应找到咳嗽的原因,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有痰的咳嗽,应优先使用祛痰药,避免使用强力镇咳药。
六、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用药。降糖药物的服用时间十分重要,不可随意增减或更换药物。也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发症。
七、痛风治疗不可忽视。服用抗痛风药物应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进行,坚持长期降尿酸治疗是关键。
八、便秘治疗需综合考虑。老年人便秘需要个体化治疗,除药物治疗外,还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九、腹泻用药需根据病情选择。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非感染性腹泻可使用蒙脱石散等达到止泻效果。微生态制剂可补充肠道益生菌,缓解腹泻症状。使用这些药物时需注意避免同时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十、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能提高药效。对于需要作用于胃部的药物,通常在饭前服用;对于需要在肠道中吸收的药物,一般要求空腹服用。这些用药提示对公众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帮助公众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