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连续十年被写入工作报告。今年,全国两会上,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声音尤为强烈。湖南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方盛制药党委书记张庆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中医药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国人文化自信心不足、产业发展集中度低等。他呼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并尽快落实相关政策,推动产业配套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中医药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现以及国家战略的推动使其地位愈发重要。《中医药法》及医保支持政策的出台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不久前,国家医保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指导意见更是为中药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药行业在经历了整顿阵痛期后,正迎来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深医药行业分析师王君表示,随着新国标和临床使用规范的出台,中医药走向世界已迎来最佳时机。全国政协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亦表示,当前中医药发展处于大好机遇期,必须加快推动其振兴。
在全国两会上,加强人才建设、文化宣传和传承创新等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多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建立创新技术体系等建议。也有代表建议扩大中医药的应用范围,如将中医药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等。关于中医药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建议也多次被提及,如构建现代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数据化信息化建设等。
关于中药新药上市,据《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分类,中药注册分为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等。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和政策的支持,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创新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我们期待着中药新药的市场表现能更上一层楼,为中医药的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医药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不仅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也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我们期待着中医药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近年来,中药新药的上市步伐逐渐加快,这得益于注册分类改革的推进和审评审批思路的明确。随着行业内不断加速发展与创新机制的形成,更多高质量的中成药正不断涌现出来。回顾过去,中药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时,药品质量参差不齐,经历了“临床7.22核查事件”,导致了新药上市申请的零批准现象。但如今,行业已迎来新的局面。从数据上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并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蒋健建议,中药新药研发不应局限于重大疾病领域,更应关注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申报过程中应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效学研究。在创新机制方面,他也呼吁加快中药新药研发进程并简化院内制剂审批流程。他也强调中药新药研发需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和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其科学性、合理性与实用性。例如方盛制药研发的小儿荆杏止咳颗粒和玄七健骨片等新药就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进行研发创新的典型代表。随着行业内不断加速发展与创新机制的形成,这些新药也更好地满足了现代社会的需求。
随着中药新药的审批要求逐步细化,行业内对中药真实世界研究证据体系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特别是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升级产品,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也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随着试点工作的结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新阶段。与此全国人大代表们也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郭玫教授呼吁加快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张伯礼院士则建议取消省级标准的制定与备案以避免重复研究和社会资源浪费。同时他也提出了对于未进入国家标准的品种可以执行现有试点企业的企业标准作为过渡措施。随着集采政策的推进实施对于医药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发了热议。在中成药集采方面虽然总体进展缓慢但行业内普遍认为应该根据中成药的特点制定科学的集采规则以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同时也有代表提出应稳妥推进中成药集采因为中成药质量和疗效评价体系尚待完善避免操之过急影响行业发展进程。总之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和创新机制的不断完善相信中药新药上市步伐将会越来越快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药品市场上,中成药独家品种及其定价自由度一直是集采过程中的核心难点。针对这些问题,唐纯玉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指出在分组时不能简单以功能主治为依据,而是需深入考量中药的复杂性和独特属性。全国人大代表、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强调中成药的集中带量采购规则应当独特设计,不应照搬其他药品的模式。他也关注到了中药配方颗粒的集采问题,建议探索合理的方法促进其市场发展。
事实上,中成药集采已成为今年的重点项目。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将其列为年度主要内容,国家医保局也计划有序进一步扩大集采范围。与此中药材市场的涨价潮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期,中药材市场经历了一场涨价风暴,多款中药材涨幅超过100%,对终端中成药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一波涨价潮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部分中药材因疫情防控需求短期需求大增,而中药质量监督和环保要求的加强也导致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厂商退出市场。新版药典对中药质量的提升要求也推高了中药材的成本。面对这一问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吴焕淦建议建立中药材价格检测调整机制,打击中药材领域炒作行为并促进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其他代表委员则从源头供给上提出建议,如加强中医药材基地建设、发展中药材种业等。全国政协委员王伟明则关注东北地区中药材战略储备,建议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优质种苗供给能力。
面对中药材市场的现状,无论是稳价还是提升品质,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策略。从政策制定到市场调节,从源头种植到终端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证券时报e公司)